银娱优越会GEG

?
首页 > 读·新闻 > 专题专栏 > 创先争优专题 > 先进典范
先进典范

曾馥平:17年的“真扶贫” 17年的异乡情

发稿时间: 2012年04月26日    【 字体:
  ——记“天下十大科技扶贫尖兵”、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科技副县长曾馥平
  17年前 ,他从繁华的大都会来到一个偏远的贫困县 ,致力科技扶贫 。17年来 ,他始终起劲投身科技扶贫和生态情形建设事业 ,在异乡热土贡献了最名贵的青春年华 。他曾获得“天下十大科技扶贫尖兵”、“振华科技扶贫奖”、“国家科技扶贫优异孝顺奖”等声誉 。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科技副县长曾馥平 ,外地老黎民亲热地叫他——“真扶贫” 。
  我要为毛南山乡的黎民做点事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天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 ,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属于喀斯专程貌和岩溶山区 ,石漠化问题严重 ,扶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使命异常难题 。1994年 ,其时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的曾馥平自动请缨到环江县从事科技扶贫事情 。关于这一选择 ,他从未后悔悟 。
  昔时7月 ,当他第一次来到环江县木论乡顶吉村调研时 ,他震惊了:这里周围环山 ,粮食种在石缝里 ,农民人均收入不到300元 ,吃的是稀稀的玉米糊 ,住的是简陋的茅茅舍 ,一些孩子甚至连衣服都没有穿!而像顶吉这样的贫困村 ,其时在环江大石山区还较量普遍 。
  所见所闻让曾馥平感应心酸 ,更让他感应一个党员农业科技事情者沉甸甸的责任 ,他下定刻意:一定要改变环江贫困落伍的面目!

   扶贫既要“输血” ,更要“造血”
  曾馥平初到环江时 ,广西的易地搬家扶贫刚刚起步 ,丝毫没有履历可以借鉴 。为积累异地搬家扶贫履历 ,1994年 ,曾馥平起劲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西区科技厅、扶贫办联系 ,乐成在思恩镇肯福一带建设了一个4000多亩的科技扶贫树模区 ,并自动担当项目认真人 ,挑起了易地搬家扶贫的重担 。
  万事开头难 。为建设好树模区 ,曾馥平和同事们支付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其时的树模区都是荒山野岭 ,人迹罕至 ,长满荆棘杂草 ,每次上山都要带着镰刀斧头开路 。一次 ,曾馥平举行山地考察时 ,不幸重重摔伤 ,医院诊断为尾椎撕裂 ,要求连忙住院 。但曾馥平以为那时正是树模区建设的最要害时刻 ,一旦被延误 ,移民的生爆发涯就会受到影响 。第2天 ,他带伤忍痛继续上山事情 ,一干就是1个多月 。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留下了后遗症 ,直到现在他的尾椎仍经常隐约作痛 。
  经由2年多的艰辛起劲 ,1996年9月 ,环江县上南、下南、木论、龙岩等4个贫困大石山区97户513名移民搬进了肯福树模区 。作为农业科技专家 ,曾馥平深知:扶贫不但是“天冷送棉被 ,过年送大米” ,更主要的是要资助贫困群众提高自我生长能力 ,走上工业致富之路 。
  为了让移民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 ,曾馥平牵头组建广西环江科技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认真树模区的基本建设及谋划、开发治理 。公司将土地分派到户 ,实验分户承包谋划 。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 ,从土地开垦到种苗供应、手艺培训、农产品销售等 ,提供一条龙效劳 ,所有以贷款的方法运行 ,不搞无偿救援式扶贫 。
  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里 ,树模区人均纯收入抵达1220元 ,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1998年底 ,树模区3700亩土地获得合理开发使用 ,形成了以水果、甘蔗、蔬菜等拳头产品为主的工业系统 。现在的肯福 ,80%的农户住上楼房 ,95%的建了沼气池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48元 ,高于环江县和河池市的平均水平 。
  曾馥平乐成实验的“科研机构+公司+基地+工业”扶贫模式 ,被团结国教科文组织移民研究专家称为“肯福模式” ,为河池市推行大规G樾我泼裉峁┝擞幸娼杓 。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情形是环江县面临的重大课题 ,曾馥平为此支付了大宗心血 。1998年 ,他向上级争取资金375万元 ,对龙岩乡野马河举行综合治理 ,解决了困扰外地群众多年的水灾 ,有用;ち搜睾拥纳樾 。2001年 ,他到下南乡古周村建设石漠化治理和石山生态重修试验区 ,莳植生态林500多亩 ,资助实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803元提高到2010年的3099元 。2008年 ,他牵头组织体例石漠化治理妄想和计划 ,乐成争取到国家石漠化治理树模县项目第1期支持经费3000万元 。2009年 ,他争取到总投资800多万元的“西南岩溶山区综合治理集成与试验树模”项目在环江实验 。2010年 ,他争取到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树模工程项目资金5000万元、环江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树模工程项目资金2650万元 ,增强全县水土坚持治理 。现在 ,环江县已实现了群众致富、情形优美、碧水蓝天的预期目的 。
  环江不但是曾馥平科技扶贫的战场 ,也是他开展科研的沃土 。为探索喀斯专程域科技扶贫与生态情形建设新途径 ,2001年 ,曾馥平最先筹建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 ,并促使试验站2005年进入国家野外台研究站台 ,2006年升格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视察研究站 。他先后加入和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等9个,出书专著1部 ,揭晓论文30多篇,获授权专利1项 。
  依托生态研究站 ,曾馥平顺遂引进实验一批国家、中科院和广西重大项目 ,项目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 ,对环江的生态情形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起到树模和刊行动用 ,也为西南喀斯专程域生态情形建设提供了手艺支持 。
  我还要在环江干下去
  自古忠孝难两全 。曾馥平说 ,17年来他最大的遗憾是亏欠家人太多 ,自己每年有300多天在环江 ,与家人团圆的时间太少 。今年9月 ,他年迈的母亲患了心肌梗塞 ,自己回家仅呆了2天就急遽赶回来 ,由于他深知环江近万名贫困群众更需要他 。
  “我愧对家人 ,可我没有愧对渴求挣脱贫困的毛南兄弟 。由于我是科技事情者 ,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资助毛南兄弟脱贫致富是我的职责 ,也是我人生的追求 。”曾馥平说 ,“环江是我的第二家乡 ,我的事业在环江 ,我还要在环江继续干下去 。”
  

?

微信扫描

新浪微博扫描

国资央企违反中央八项划定精神问题举报平台入口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国资央企违反中央八项划定精神问题举报平台入口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Copyright ? 2015 银娱优越会GE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8132407号-20

【网站地图】【sitemap】